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锦衣为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瞠目

第二百三十三章 瞠目(2 / 5)

入自然又远非俸禄可比,财政不足,俸禄过底,杂项过多,则吏治大成问题,地方事物,官府当然无力过问。有明一代,最能体现国家关注民生的水利一项,多半是出了问题和乱子之后再派大员和调集物资去亡羊补牢,而不是每年提出计划,按时按季的修补。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是赋税不足,国家在财政制度上的僵化等等,一方面是横征暴敛,百姓觉得上拨征税的才走,下拨已经过来。而与此同时,国用不足,府库空虚,大明建立不过百年就已经有了财政危机,而且是严重的制度危机,哪怕就是张居正搞出了先天不足并且只是行之于全国不到一半地方的一条鞭法时,这种危机也始终都在,并且最终搞跨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除了水利之外,司法等诸多民生问题也是有赖于自治,一切政务的实施,就有赖于地方官员是愿意尸位素餐,还是有手腕整合地方大族,用士伸和宗族的力量出资出力,以达到治理地方的目地。

至于青县知县,他每年的俸禄低的可怜。当然,文官和武官不一样,相对而言,武官如果没有机会贪污军饷或是成为大军头兼并军户土地并且驻使军户的话,武官的境遇要到惨一些。到了天顺年间,军饷俸禄除了保障一个月一石米外,多半已经是折成乱七八糟的宝钞或是茶叶等各种各样的物资来抵充,文官则不同,文官如果光靠俸禄的话真的养不活一家老更何况有意做出政绩的文官是需要聘请师爷幕僚,那窟窿可就越大了。所以收取一些役银使费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当然,收多收入,是贪污还是必要的收入,时间越久,也就渐渐层次分明,到了大明中期,只有海瑞那种人才会真的只拿俸禄,别的银子一毫不取。

青县知县一年的俸禄折银是二十七两,与此同时,北方边镇开始募兵,一个营兵战争的年饷是十八两。一个管理几十万人的大县的地方官,俸禄和一个普通的士兵差不多,这当然很不公平,也会叫人心理失衡。好在,在个,人私德上面郭知县是个无可挑别的好人。他没有多收摇役或是多在里甲摊派,也没有在酒

最新小说: 大唐昏君 探花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穿越战国成白起 穿越做暴君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战国之军师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