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极宫之内。
李世民在试卷收齐之后,就迫不及待放下了手中的政务,前去阅读批改。
其实他本不应该这么急。
毕竟几百份试卷,根本不可能在一天两天之内批改完毕。
他大可以等考官筛选完毕,然后只挑其中的精华部分查看便足以。
如此也可以省去大部分时间。
不过,刚才魏征不经意的一番话,却把他弄得好像小猫挠了心一样。
将得一大贤?
也就是说,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中,有一位可以堪称为“大贤”的存在?
魏征平时为人一向严谨,所以李世民自然不认为他是在信口开河。
此时,他已经不住的默默脑补了起来。
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可以被称之为是“大贤”?
起码也得是诸葛孔明那种级别的吧?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李世民立马就高潮了。
不过,想从几百份试卷中找出魏征口中的那一份,显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一直从中午看到了晚上,粗略看了近百份,可惜大都平平无奇。
要么是道家无为向,要么是儒家天人感应向。
真正有见地的一个都没有。
好在对此李世民还算早有预料,加上本就没想过有人能提出什么独特的见解,因此大都还算淡定的看完,如果其中有文采不错的,哪怕没有什么内含也会单独挑出来放在一边。
没办法,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天下的知识便一直被世家垄断,想从寒门中找出那么多大才,显然是极难的,那就只能从矮个子里面挑将军了。
当然,几百个士子中,肯定也少不了个别读书读傻的腐儒。
“君明则水清,君庸则水浊。”
“玄武之祸,痛惜惋惜,弑兄逼父,天理难容……近来黄河水患不绝,恐上天降怒,陛下唯……”
类似言论,哪怕李世民自问修养算是不错,但读到之后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