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了你们的善。但是,光有‘过程’还是不够,有的时候还要看结果。”
孙炎道:“结果?”
“就以晴雯为例,”封美说道,“孙炎,在那个《红楼梦》的小世界里,你救下了晴雯,且并没有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没有不良后果的情况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你的‘善’。但是我们把结局稍为改一下,假设,你救了晴雯后,晴雯在无意中,又救了逃亡中的妙玉,妙玉恢复力量后开始报仇,杀掉了薛宝钗和林黛玉,同时养了更多的夜叉,害死了更多的人。你救了一人,却害死了更多的人,那这到底是你的‘善’,还是你的‘恶’?”
孙炎沉默。
“我们再假设,”封美继续道,“假设在那个任务中,侯斐跟你一起去了那个《红楼梦》的世界,他在不知道妙玉本性的情况下救了她,紧接着妙玉就害死了更多的人,那他究竟是在救人还是在害人?”
吉小曼道:“我觉得,不管妙玉后面有没有杀人,跟孙大哥和侯大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是救人的,至于他们所救的人,害死了更多的人,那是那个人的恶,跟他们无关。”
“那么,我们再来说另外一个故事,”封美说道,“这个故事记载于佛经之中,说的是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卫城,遭到憍萨弥罗国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在得悉琉璃王大军再次包围迦毘卫城后,心生慈悲,以大神通将满城的人装入他的钵中。等琉璃王退兵之后,目犍连尊者打开钵,想要将百姓放出,却发现钵中的百姓全都化作了血水。”
她问:“你们说,杀死这满城百姓的,到底是谁?”
吉小曼道:“这个……”
封美说道:“是琉璃王?但是琉璃王虽然想要屠城,最终却没有在迦毘卫城里杀掉一人,这恶业怎么能算在他的头上?这就像我们前面举的例,侯斐救了妙玉,妙玉害死更多的人,妙玉害死的人,怎么能算在侯斐的头上?同样的,不管琉璃王本意如何,那些人总不是他杀的。那么,目犍连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