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叔,会不会是您记错了呢?”陆明道。
“完全不可能,我记得林伯说过,那幅画是元代名家赵孟頫的画作,画的是山水。而吝老头那幅画虽然也是山水画,但和赵孟頫的风格相去甚远。单从艺术水平来看,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你想,深受乾隆皇帝喜爱的肯定是珍品中的珍品。吝老头那幅画显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怎么可能受到皇帝的钟爱?”侯良摇了摇头说。
陆明一想,侯良说的有道理。“会不会是吝老头故意试探咱们?”陆明说出了心中的猜疑。侯良也给不出答案。但不管怎么说,吝老头的要求还应想法促成。
侯良果然守信用,没过几天,就联系了几个买主。
陆明把吝老头接到侯良家里,让双方面谈。
几个收藏家看了古画后,嘀咕了半天才商量出价格来。有侯良搭桥,吝老头也不操心只顾着喝茶水。反正自己对价格不满意也不会出手,谅他们也搞不出什么花样来。
其中一个肥胖的中年人向吝老头给出了二十万的价格。
吝老头听到二十万的价,心里骤然开了锅。这幅画是他父亲在解放初期用一袋米换来的。在他看来卖个三五万就不少了,万万想不到竟值这么多钱。这样高的价格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吝老头面色上没有变化,看起来很是淡然没有吭声,其实他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买家目视着吝老头的反应,见他没有吭声,以为给少了,给侯良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他帮着说说话,敲敲边鼓。通常买家会在成交后给中间人一些好处的。这是很多行业的潜规则,古董界更不例外。
侯良早在心里估过了价,按目前市场价来说三十万差不多。以往在这个时候,他会两头帮衬着说些话,两头打圆场,在他的撮合之下一般都能圆满成交。
这次不同,侯良有求于吝老头,想在他面前留个好印象,万一老头高兴了,自己的心愿或可达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有那几件宝贝,只能当作他有了。所以在内心里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