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为徒,还是基于先前的考虑,既然于家大小都同意恩柱走出于庄踏上江湖这条路,这引领恩柱上道的差事最好由师父来做!自己与恩柱是同龄人,等多年后俩人都步入老年再回首这段往事,不至于将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
于德露迟疑片刻,仍不知如何是好,问:“郭老弟,你看这事咋办?”
支儿坚持去百里外的史家庄,这也让郭清怀拿不准支儿的手艺是从周道长哪里学的还是真的受史老先生的亲传!?按说由支儿带恩柱前去,以自己与史老先生的交情,先生一定会收留恩柱,支儿与恩柱师出同门,以师兄弟相称,在于庄,于家与郭家更容易相处,不会出现差辈的闹剧!
于德露同样想到了江湖中辈分的问题!他私下里认为:即使支儿教授恩柱一些皮毛的手艺,面上也是恩柱的师父,虽然是同龄人,按江湖的规矩就应该改口,郭清怀大度默认他们间的称呼,可是外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他们一定会笑我于德露不懂江湖规矩!听郭清怀的意思,史老先生能答应,自己何不顺水推舟让恩柱前往!想到这里,于德露说:“那就麻烦郭老弟费心,将恩柱托付给史老先生!”
郭清怀说:“就这样定了,选一个良辰吉日让俩孩子去史家庄!在这段时间里,于大哥你也不能闲着,你最好与族中的长辈通报一声,听听他们的意见,尤其是满堂叔哪里!”
于德露说:“还是郭老弟想得周到,那明天的酒席还办与不办?”
郭清怀挥了挥手,说:“免了!免了!”
支儿却说:“我看还是要办,但范围可以适当缩小,通过这种方式让全村人知道,恩柱将打破于庄的规矩走上生意人的道路,目的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这叫投石问路,对吧?于伯伯!”
于德露没料到支儿小小年纪竟然想到投石问路,他不好意思地说:“就照支儿说的做,为了恩柱的事,花几个银子值!”
通过请客、串门、聊天,总算将恩柱外出的信息透露给大家,族中大部分人持赞成态度,个别人也提出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