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也就说诸葛亮把希望寄托在当时天朝的南方这是不对的,因为当时南方的人口、生产力水平等等方面都不如北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是完全错误的。。。。。。
还有一个伟人,就是我们常在RMB上看到的那一位老先生,他认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就是说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是空洞的,分散了蜀汉的力量,最后蜀汉的灭亡始于隆中对。
当然更多的则是认为诸葛亮的这个对策还是可行的,并且是相当成功的(建立了蜀汉政权),至于最后为什么失败只能归咎于天不遂人愿了!
而林子昂却也有着自己对当时时局的看法。。。
当时的刘备将不过关张赵,兵不过万余人,没有人才为他出谋划策,也没长远的战略目标,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儿也没有,他急需的是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和隆中对这样的战略。而上天这次终于眷顾了这个戎马半生的汉子,诸葛亮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隆中对也是一个可行的方略。
不管后世得人们怎么去黑诸葛亮和他的隆中对,事实是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辅佐和对隆中对的实践后建立了蜀汉政权,这是无法磨灭的。
以当时刘备的条件不去实行诸葛亮的谋略去取荆州和西蜀,难道北上跟曹操火并吗?如果真的能火并,我相信刘备也用不着去找诸葛亮了。大文豪苏老先生其实真的不适合作这些关于历史方面评价研究的文章。。。
而关于兵力分散的情况总是难免的,难道打仗非得把所有兵力全都集中在一块儿才能打胜仗吗?如果那样的话,当时全国就曹操兵马最多,大家都把兵马集中在一起比比谁的兵多再判胜负不就结了?
没有开始哪来的结束?蜀汉政权就是建立在隆中对的基础上,没有他诸葛亮和隆中对就没有蜀汉政权。如果把蜀汉的覆亡归结到隆中对上,那不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吗?
好吧!既然你们都来做“事后诸葛亮”,那你们倒给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