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家疏淡的,不约而同地睁大眼,心里啧啧称奇,那可是金首饰银首饰!
张二婶心里最是幸灾乐祸,脸上有所流露,“哟,这么一来,你可就比不上嫁给苗里长的翠姑了。翠姑天天穿金戴银,前儿还扯了一身绸缎衣裳呢。”那副打扮,跟城里的小姐一样。
“我原就比不得翠姑,她如今过得好,理所应当。”秀姑从来就没想过和别人攀比。
旁人听了,一起沉默。
相比翠姑掐尖要强的性子,她们更喜欢秀姑。
慢慢地说起了家中琐事,不再提这些,秀姑看在眼里,暗暗点头,到底还是厚道人多些,于是说道:“大伙儿今年秋收的收成如何?”
“不大好呢,去了粮种,一亩地也就挣几斗粮食,再交了地税或是地租子就精光了。”
“是啊,见年上半年倒好,下半年真叫人心慌意乱。”
“今年秋收没让咱们颗粒无收,咱们就感谢老天爷吧,瞧夏天那一两个月,家家户户都急得嗓子冒烟,如今把本钱收上来了,算是不错了。”张老太认真地道。
“可不是这句话,感谢老天爷今年秋天没让咱们颗粒无收,只盼明年风调雨顺。”
秀姑忽道:“今年年景不好,收成都不多,大伙儿家里存粮食了不曾?我听说,外头有些人说明年的年景也不好呢,大家家里有粮食的就别卖了,没粮食也买些粮食存着。咱们都是经历过灾荒的人,手里有粮心不慌。”不能告诉大伙儿即将打仗,平时说闲话就提醒他们多多存些粮食吧,至于听不听就在他们了。
仔细想想,大家觉得有理,都说家里存了些陈粮,老人说话了,今年没敢卖。
看来,家有一老确实如有一宝。
唯有坐在秀姑脚边烤火的壮壮默默听他们说话,暗暗记住了张二婶的言语。
这两日雪化了,壮壮本想去上学,老张进城带来壮壮学里放假的消息,两位先生路途崎岖,学堂里又无火盆,墨汁凝冰,携带的干粮也都不能入口,十分不便,只能等一二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