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和谁家的媳妇勾搭、谁家的寡妇跟几个男人不干净等等。
又譬如说谁家媳妇临盆,若是其家人出来进去眉开眼笑,不用问,肯定是生了个大胖小子,然后就会大张旗鼓地宣扬出来,若是其家人阴沉着脸,别人问了他们也一声不吭,就该知道他家添的肯定是闺女。
秀姑听得津津有味,等春雨娘舂完米,仍觉得意犹未尽,送她出门时道:“嫂子,以后闲了常来玩啊。”生活在村子里,她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行,你不说我也来,你家屋里白天都烧着炭,暖和得很。”
张家经常杀猪,平时烧水和做饭,玉米小麦的秸秆和稻草用尽了便烧老张从荒山野岭砍回来的木柴,攒下了不少炭,足够他们一家四口每间卧室都烧火盆,烧一个冬天还有剩,才入冬,老张就让秀姑往娘家送了一些。
因此,入冬后秀姑烧炭,只要老张不在家,附近便有许多媳妇姑娘带着幼童来他们家串门,大伙儿自带俗名扎凳子的小马扎,一群人围着火盆一边说笑,一边做针线。
农闲时,勤快的女子手里从来不闲,或是纳鞋底、或是缝补衣服、或是纺线。
除了做精细针线以外,村里缝衣制鞋需要的线都是自己纺出来的棉线、麻线、麻绳。他们这边很少见织布机,没法子织布,更不会染布,但是家家户户都会种一些棉花,不仅仅是用来做棉衣棉被,还要用来纺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纺车和纺线锤。
纺线锤又叫拨浪锤,大多用猪腿骨制成,两头粗,中间细,清洗打磨干净后,在中间钻一个小孔,垂直嵌入一根有叉的木棍或是一根有叉的竹棍,宛若倒过来的丁字。找不到合适的骨头,就有人用一块萝卜代替,有钱人家不用骨头和萝卜,而是用铜钱。这种纺线锤携带方便,媳妇串门说闲话,手里转动着纺线锤,一边说话,一边纺线,两不耽误。
张家也有纺车和纺线锤,是张母留下来的东西,数年不用,纺车早就坏了,纺线锤下头的骨头倒是并无变化,换根竹棍嵌入,秀姑就用来纺线,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