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娘家占了很大的比重,她们打算靠这笔钱供满仓读书,下面还有粮山和添福兄弟两个。做父母长辈理当一视同仁,满仓得以上学读书,就不能不让粮山和添福上学,粮山今年六岁,明后年就能入学了。
苏母从女儿嘴里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立刻与苏大嫂坐张硕的骡车进城,秀姑担心她们,跟着一起去了,并且带上了壮壮,留老张看家。
进了城,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城里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繁华了。
以前不逢集时,即使没有人流如潮,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生气,现在,这股生气淡了许多,尤其是商铺林立的这条街。
向云掌柜确认后,即使云掌柜念旧情收了苏母和苏大嫂做好的针线,婆媳二人心下依旧十分难过,这可是她们赚钱的门路。
“云掌柜,你们绣庄果然不收了?你们不做县城里其他大户人家的生意了?平时又不是没人上门来买荷包扇套手帕子之类的东西。”虽说他们更愿意去府城里采买,可是总有一两家嫌路途遥远不愿意去的吧?这做生意,哪能说断就断了关于这方面的针线?
苏母说话时,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悦。
云掌柜叹道:“你们当我舍得撇下经营了几十年的生意?只是东家如此吩咐,我做掌柜的不得不遵命。我们东家的眼光从来都不在桐城,而是府城和其他府城,乃至于京城,他老人家打算做大刺绣生意,并不在意这些小东西。”
东家雄心壮志,他也热血沸腾。
商人逐利,谁不想把生意做得更大,做得更好?都不想把精力放在小小县城。
他经常往返县城和府城之间,自然明白绣庄设在府城后必定财源广进,府城里的人有钱,采买的东西多,不敢说人人都穿绫罗绸缎,但大部分都买得起,不像县城里除了一些大户外,多是县下百姓进城,买绸缎的都少,何况是绣品?之前白家一直想搭上王家,才买下他的绣庄,然后直接和王家做生意,主要供应王家需要的东西。为了王家所需之物,云掌柜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江南粤海,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