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也是用青砖砌成,缝隙浇灌得十分紧密,空间相当于一间半偏房。
里面立着十来个折子,挤挤挨挨,分别圈着大堆的粮食。
折子是口语,具体怎么写秀姑不是很清楚,这种折子是用苇子篾手工编织成的,呈现金黄色,宽约一两尺,长度很长,面如斗笠面又似芦苇席面,不用的时候卷起来,用的时候竖立于地面,一圈又一圈往上垒成圆柱形,粮食就堆积在其中。
秀姑前世的家中就用这种折子储存粮食,后来就不大常见了,因为特别容易受潮发霉变烂,还容易遭受老鼠偷食,逐渐被淘汰。
折子的粮食主要是稻谷和麦粒,玉米、大豆、花生等数量比较少。
目测折子里的稻谷和麦粒每样至少有五六十石,也就是每样七八千斤的样子,加上其他的粮食,占据了房间差不多一半空间,另外还有几个坛子、两口大箱子。
“这是咱们家所有的粮食?”秀姑默默看完,惊叹不已,伸手摸了摸墙壁,“全部都是用青砖砌的,一丝儿缝隙都没有,怎么做到的?真是用心良苦,得需要多大的工夫?自己家的地窖总不能请人来挖吧?硕哥,都是你和爹做的吗?”
“嗯,十三年前新房盖好后,爹就和我挖地窖,我们爷俩足足做了半年才完成。用的是青砖,浇灌的是糯米汁拌三合土,用这种方法砌墙,严丝合缝,万年不坏。这是爹当兵建城墙时学到的方法,铁锤砸都砸不烂,非常结实。咱们家的房子除了青砖地面以外统统都用糯米汁三合土,而不是村里其他人家建房用的黄泥,几乎花尽了当时家中所有的积蓄。”
秀姑惊讶不已,糯米汁拌三合土砌墙她听说过,据说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凝固材料,某些城池和长城的城墙就用过这种方法,凝固后坚硬如花岗岩,而且有韧性,唯有火药才能炸开,具体是秦代哪一段长城和哪个城池用这种方法她就不记得了。不过,圆明园遗址里似乎就有糯米汁砌的墙,她也不记得是不是墙,反正有这样的遗址。
据说,明代的就记载过三合土,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