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么过的,没有到她必须伸手相助的地步。
升米恩,斗米仇,这可是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
张硕不以为然,“几吊钱而已,我多杀几天猪就得了,算什么破费?”
“那也不行,有些事情就不能有开头。”秀姑仔细地跟他说明自己的长远考虑,“我不是跟爹娘说了吗,那十亩地咱们家自己雇佣短工照料,这就减轻他们将近三成的负担了,也算是帮了他们的忙。若是短工给咱们家干完活还余半天一个时辰的时间,就让他们去爹娘地里忙活这半天一个时辰,岂不是比拿钱特地雇短工给他们干活强?”
张硕思考片刻,点头道:“媳妇你说得很有道理,就依你。到时候给爹娘送几斤肉和猪油,肚里进些油水,干活也有力气。”
秀姑笑允,“过些日子再送,今儿回门礼里那两条肉够他们吃好些天了。”
张硕自是同意。
顺着路二人挨门把回门鞋送到张硕的三个叔叔家,上下人等二十多个每人一双千层底的布鞋,鞋面子皆是新布,虽然出自不同的人手,但是针脚扎实,样式板正,去年做鞋时按照他们的尺寸略略放大一点如今穿着正好,收到鞋的人无不喜笑颜开。
收到回门鞋,本来就是一件值得期待和值得欢喜的事儿。
没有什么天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日子过得平常,很难见到新衣服新鞋子,所以特别期待本房中娶媳妇,可以穿到新鞋子。
他们对秀姑笑得特别热情,进了家门张硕感叹道:“我从来没见他们这么亲热。”
他娶沈氏时,沈家只给他和父母各做了一双半堂鞋,继祖母生的几个叔叔家谁都没得到,他们很讨厌沈氏,觉得她和娘家太过吝啬,连回门鞋都舍不得,本来也不算什么事儿,毕竟村里很多人家都是这样,偏偏张硕家当初倾全家之力下聘娶妇,他们自然对沈家不满。
这些事张硕没有告诉秀姑,一是逝者已矣,沈氏的品格和沈家完全不同,从来没做过对不起张家的事情,二是把她和秀姑相提并论反倒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