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的,这位演员背后哪怕五十人里有一个进入影院去贡献一张影票,按三十块的票价来算,那都有三千万的票房。
可是,内娱这种生态继续发展下去,大概率会让咱们在作品筹备的一开始就变得依赖粉丝,在选角审美之初就受到这种干扰,难以避免的就走上粉丝经济的捷径。”
看着李南池站着侃侃而谈,一个年轻的面孔在批判着圈子内的“流量经济”,在座的不少老师,总感觉有种认知上的错位感。
坐着的人中,有声音问,“李导看样子不喜欢使用流量明星?”
李南池并不讳言的说,“我也希望流量和演员之间可以划等号,这样既有演技又能给片子带来天然受众,这当然是好。但现实是,流量往往跟‘演技糊了’挂钩,而且呢,虽然做啥都不行,但身后有一群粉丝基数作为底气,批判的声音又往往落到剧组摄影、灯光、化妆老师身上。
......红星影视到现在还保持着进组之前封闭培训的传统,像这次《电波》,在拍摄之前,演员对剧本的研读和角色的理解,是提前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的......开拍之后,也是所有角色演员全部进组,没轮到拍的,就继续在组学习剧本角色、提前进入角色状态。
但显然的,上述这些保障影片质量的措施,在‘流量明星’身上用不上,人家每一秒的行程都计算在内,不可能能按照上述这些措施来,所以目前我会慎用流量。”
李南池是掏了不少红星厂运作模式的干货出来的,他知道有不少人对红星厂这个年轻影视公司一路的高歌猛进感到好奇,那自己就展露出一些东西出来。
为的就是,将“红星印象”能通过这种场合,尽可能在散播上去……
上午场结束之际,大家伙站在谐趣园门口,在央视摄影师的指挥下,留影纪念。
中午,午宴没有昨晚那么正式,一些时间忙的人,参加完上午场就离开了怡和园。所以午宴没有开场的讲话? 有点儿边吃饭边讨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