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的武官和几位位高权重的文臣齐刷刷地倒向李君羡一方,这是令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李承乾又是妒忌又是后悔,自己没有做好更加万全的准备,还以为只要魏征上书,这件事情便是十拿九稳。
谁知道,竟然会变成这样一副局面。
东宫党的那几位官员内心就更加是又惊又怕。
今日大家谁都看到了裴矩被打成了那个模样,便知道这个李君羡绝对是个不好惹的家伙。
今日若是被李君羡记仇,来日万一也被揍成裴大人那样,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那些随波逐流的文臣就更无助了,即便他们不希望科举顺利举行,但是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吧。
站错了队,万一陛下哪天想起来要处置他们,一道圣旨他们就得去滇南种田。
饶是李世民提早打点好了这几位心腹大臣,他想破头也不会想到,独独李君羡一个人,就能够把满座文武说的是哑口无言。
他也从李君羡铿锵有力的话语中,听出了李君羡的大志向。
如此优秀的李君羡,若是成为李世民的继承人,定然会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心中叹息道,只是现在,还不是父子相认的时候。
对于举办科举,改革如今的选官制度这件大事上,李世民是双手双脚赞成的。
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他流落在外的儿子提出来的,并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革。他想要认回李君羡,且不被众位大臣口诛笔伐,那李君羡就必须要有过人的功绩来堵住文武百官的嘴。
他扶植李君羡,助李君羡完成科举制度的改革,到时候朝廷势力一定会发生改变,甚至很有可能重新洗牌。
李君羡作为大功臣,在新晋的平民官员里就会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威信,日后相认,让李君羡认祖归宗,受到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其次,就是因为科举制度本身的好处。
科举制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