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的有50余人。如此高比例的高学历人才,在帝国的军队中,哪怕是空军和第二炮兵的精锐部队也是有些相形见拙。
虽然因为‘辽东号’之于帝国的重要意义而使得它的舰员高学历人才比例比较高,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来反应了海军尤其是航母编队对于舰员素质的高要求。
因为,你不可能指望一名仅仅初中毕业的人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电子信息设备,也不可能期待一名文盲能够对各种参数进行复杂的计算机运算,也不能指望一名对自动化机械毫无基础的人能够把舰艇上复杂的设备运转起来,……。
除了人员素质之外,另外一个制约帝国海军高速发展的因素就是帝国的造船技术能力,没有足够的技术,一切都是无根浮萍。
虽说华夏帝国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全球造船吨位数最大的国家,每年有上千万吨的各种大型轮船不断下线,航行在全球个大洋之上。但是,即便华夏帝国的造船企业能够制造出排水量超过三十万吨的特大型油轮,但是却不能制造出一艘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水面作战舰艇。
无他,帝国的钢铁企业无法制造出拥有足够强度、韧性的军用舰艇龙骨和船用钢板、装甲等等,这也就无法制造大型的作战舰艇。
与此同时。相对于民用船只1520节左右的经济巡航速度,军用舰艇对于船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燃气轮机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
一般来说,高速驱逐舰、防空巡洋舰等等作战舰艇,若是没有25节左右的巡航速度以及超过30节的最高速度,根本就无法满足战场需求。至于那些机动性更高的鱼雷快艇,没有个四五十节的速度,根本就拿不出手。
由于军用舰艇对于速度、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装配在军舰上的燃气轮机性能要比民用船只上高出许多,这也是华夏帝国的一个短板。
举个例子。华夏帝国的不少驱逐舰上还装配了由美利坚帝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lm2500燃气轮机。不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