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孙亦谐可没到这境界,只是在这件事上,他做得还是不错的,说到底……他当初就算不拾起那个路引,又怎样呢?
因此,就连黄东来事后都不禁赞叹道:“可以啊孙哥,简直是大仁大义,菩萨心肠,义薄云天,救苦救难……”
反正诸如此类的形容吧,也就雷不忌听完会信。
孙亦谐的反应倒是和平常一样,但凡是黄东来对他的夸奖,他都是当挖苦听的:“你给老子闭嘴!这叫人情世故。”
他们仨之间也没就这事儿说太多,在镇上休息了一天,买了三匹马和几套衣服,他们便继续开始赶路。
…………
前文提过,过了浉河,一直到武昌为止,这段路上并没有太大的城镇。
此地山高路险,那是逢山有寇,遇岭藏贼啊。
双谐也不傻,知道这条道儿不好走,所以他们这回买的马是比较次的,而身上的衣服呢,他们也都换成了那种粗布制的、非常便宜的货色。
如此一来,他们一行三人看起来也就不那么扎眼了,至少不像是那种“肥羊”了。
就这样,在这旅途之初,一切还算顺利,三人转眼便行出了十几里地去。
待过了龙坡山,行到鸡公山脚下时,天色渐暗,他们在山脚处到一个村落,便就地借宿。
这村子非常小,小到连个名字都没有,官府可能都不知道这里的存在,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大多都是樵夫和猎户。
而能同时让三个人借宿的人家只有一户……就是村长家。
这村长姓吴,也没什么正经名字,就叫吴老大,因为他年轻时在村里最壮最能打,所以就被选出来当了村长。如今他年纪大了呢,自己是打不动了,不过他还有俩儿子,战斗力比起他们老爹当年来也是不遑多让。
表面上看,这村子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实际上,这儿就是个土匪窝子。
这里所有的村民,都是半民半匪,没有行人打这儿过的时候呢,他们是民,也有正常的谋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