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吸纳植入广告的基本准则是以剧本为主,剧本里需要出现什么就去找相应的厂商谈广告,比如说主角要开车,那么制片方就会找汽车生产企业去谈合同,谁赞助的力度大,愿意投入的广告费多,就用谁家的车。
除了这一种外,还有一种叫创造式。
顾名思义,创造式就是不根据剧本来,而是先跟广告商谈,根本广告商的需求来增加相应的广告,比如说主角是一个不做菜的人,但是为了菜刀广告商的要求制片方可能会在影片中硬是加入做菜的剧情。当然了,创造式也是要有基础的,不能损害剧本的大背景设置,比如说在古代硬是代入微波炉广告,那就不成了。
现在大家卖植入广告,除了那种骗钱的小剧组外,大部分的剧组还是以套模式为主,杜安现在在这里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所以他才会在这里慢慢地把剧本中可以插入广告的地方全部都用具体的数字标识出来以方便和广告商谈合同。
写着写着,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来了,不用看他都知道是谁打过来的。
是束玉。
再一拿过手机一看,来电显示果然是束玉。
接起电话没聊两句,束玉就报出了她这个电话的来意。
“《解放日》昨天的票房统计出来了,1400万。”
1400万?
杜安对于这个数字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在第三周结束之后,《解放日》的放映进入了第四周。
不管一部电影有多么精彩,上映之后的单日周票房总是呈现一个下降趋势的,这点放在《解放日》上也同样成立。
第三周的时候由于海外票房的刺激反哺,《解放日》的国内票房在第三周的头几天里呈现一个逆向上涨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终究是变态而不是常态,到第三周的后几天《解放日》国内票房又重新呈现一个下降的态势,综合下来第三周平均单日票房在5000万左右,一部电影放映到第三周、也就是实际上的第二周能有这样的一个单日平均票房已经很了不起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