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终身憾;奋斗一百天,干死颍川人。”的标语之下,侃侃而谈。
“大家将建安大典第四册,墨学篇,第四十五页,尚贤篇,我推测,这一篇一定是今年科举的必考科目,大家一定要理解通透,这是送分题。”
闻言,庞统忍不住唱反调道:“建安大典中收录的用人篇目最多,包括法家中的用人篇、庄子的列御寇、孟子的公孙丑,都有涉猎,为何你认定本次考试一定会考墨子尚贤?你精于墨家之学,就以为朝廷一定会重视墨家学说么?”
诸葛亮被庞统如此质问,却也不急,雍容气度地道:“儒墨两家,在用人上的差别无非是更注尚贤,还是更注用能的区别而已,孟子曰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可你看当今之天下,身居高位者哪个又不是能者呢?”
“再者,我料定本次科举的主考官一定会是建安大典的总编纂孔融,孔融虽是孔子后人,但也正是因此,他在出题的时候就一定会兼顾百家之长,当今天子连郑玄都给气死了,并不以儒为独尊,这天下人难道还有看不出来的么?”
“当然最关键的是,庄子、孟子、韩非子,颍川人学得实在是太精了,现如今国之要害职位,颍川人占据了足有十之八九,建安大典又是以颍川士族的家学为基础所编纂,天子有吞吐天下之志,出题时一定会稍稍避过他们所擅长的部分,尽量也给我等非颍川出身的士子一点机会,这难道不是应有之义么?”
众人闻言,皆是面露沉思之色,认可地点了点头,就连一向因为诸葛亮当了小班长而颇有不服的庞统也是抱拳拱手,表示接受了诸葛亮的这个说法。
“孔明对这建安大典吃得可真是透彻,对朝中出题之心把握也真是精准,我看,这第一届科举的状元定是非你莫属。”
诸葛亮闻言谦逊地笑道:“这话却是万万不敢说的,颍川人比咱们接触建安大典可早了太多了,又本来就多出俊彦,这状元之位,我也没有万全的把握。”
好家伙,这话听着是谦虚,但何着颍川之外包括京兆在内的士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