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顿悟得法,让功夫更上一层楼。这一点,就像姬祖创心意拳,王郎创螳螂拳,二人本身已经是武艺不凡的人物,所以能得一事一物之启发。但对于我们普通习武人来说,大家日常中肯定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师父教东西,除了套路基本功系统传授之外,打法经验和拳谱释义,大多是那天突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一个系统的传授。
而且,有些祖师传下来的东西,因为不合师父自己所用,他可能终生提都不会提起。然而,恰好这个东西,可能适合徒弟的心智体能。所以,习拳练武,最忌将自己本门拳法高看一眼,总是看不起别派拳法。其实纵观古今,能立门传代的拳法,那一门没出过大教师?都出过**纵**横**一时,名动天下的高人。
而这些名动天下的高人,仔细看他的习武过程,总是有一个多交流,多学习的过程。
更有许多是已经精通一门拳法之后,又系统学习另一门拳法,互用补充,终致艺业大成。像虎头少保孙禄堂那样,竟然一身兼三大内家拳艺的,自然是才绝天下的人物了。
但学艺不像买东西,买了新的可以丢掉旧的,已经上身的东西,只能融润,却不可能完全忘记。所以武行才有一句话,学拳容易改拳难。已经练上身了,你要改掉,非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功夫不可。所以融炼拳法分三种,一种是将以前所学融入以后所学的,像八卦门宗师程廷华就是将前期所练跤法,融入八卦当中,成为八卦门里的好手;一种是将两种所学兼长而有之,融为一门拳法,就像李洛能先生将所学花拳同戴家心意拳融合之后,创出形意拳学;还有一种是将以后所学,都融润入自己以前所学的东西中。
最后一种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一家为干,博采众家之长的意思。也是大家经常采用的一种学拳练武的方式。
谢寸官现在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心意拳已经深入他的骨髓当中,他不可能抛开心意拳而去重新学习形意拳,他只能将形意中好的东西练上身,做为自己心意拳的完善补充。心意拳练拳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