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束如拉弓引玄,而劲在胸虚之处。展则如翻弓断玄,劲在手梢之处。
然后郭踏虏又指点了他一个窍道。
就是在劈拳练丹田鼓荡时,束劲时,双手握凤眼拳时,双手无名指要紧抠掌心,而出掌发劈劲时,也要劲出无名指。就是意识里,全部劲力,都是由无名指射出。谢寸官开始不理解这是什么原因,问郭踏虏,郭踏虏只说,没什么道理,父亲就是这么教他的。
谢寸官就没有再问,只是在打拳中注意到了这一点。
结果他发现,这样以来,练几圈下来,身体竟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松透感,感觉身上的劲力如水,流动感明显地增强起来,一出意,立刻聚于一点,而一散意,立刻散入全身。
他心里暗暗感激,知道这肯定是郭家不为人言的秘法。
反过来,谢寸官又将心意拳走肩动胯的秘法传授给郭踏虏。
心意拳脊为大龙,胯为猛虎,但胯打人受位置限制太多,所以就要将胯劲儿传到肩上。心意拳肩打非常多,身体讲究一个四杆撑一柱。脊为一柱沟通天地,即天灵和会阴;而双肩和双胯则垂两杆,斜交两杆,都要盘肩过脊通胯。
这在一拧一裹中,就有了通联感,所以心意拳势拙劲灵。
会打的心意名家,都会说一个变字。能变势才能打人,这个变是灵变。一肩看着栽靠过来,你一扛,他却在一触之际,出了拧裹劲,打出了一阴一阳的返肩打。而这种灵便,却不在肩的本身,而在胯上。因为肩打是靠身逼打,胯动重心移,肩随胯变才是顺的。
胯没动,重心还是原来的重心,你动肩,只会让自己更不稳。
不稳就心慌,心慌手就会忙,脚就会乱,打人肯定就不灵光了。
沪上心意和周口心意一枝开两花,走得就是个腿如犁岱直中取,肩拧胯裹横中打。所以我们往往看心意名家打人,是直往前一窜,身子一裹,对方就出去了。当然,拧裹带顾法时,也会出把法,那就更要命了。
郭踏虏传了秘法出来,谢寸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