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伯帮的忙。
可是堂伯周翰林对他的到来很意外,并不知他要在应天府入职。
但,神情若有所思。
周先生能感觉到他的到来很突然,堂伯并不知道,有些尴尬。
还想在堂伯家借住一阵子,落了脚再买个宅子把家人接过来。
周家亲戚很多,富阳府这一支来往并不多,周先生每回来应天府会给堂伯请安,并住几天,算是周翰林熟悉的一个子侄。
周翰林让人安排他住下,说歇两天再去书院应卯。
周先生谢过,重新收拾了过来和堂伯叙话。有些事得侧面问问。
他这次调往应天府的英华书院,职位是学正,属于高升。
英华书院是应天府除了国子监再最好的书院,不同一些挂名朝廷的私办书院,能在里面教书的通常是应天府数得上文人出身。周家有一个,还有一个在国子监。
周翰林年岁已高,仍旧挂名翰林院,隔几天去趟,平时在家。
周先生坐下后,没等开口,周翰林直接问他在凤阳府是否教过一个叫付原河的学子。
周先生吃惊后,坦诚介绍了付学子的情况,并说了原本今年过年期间俩人约好在周家见面。
“不瞒堂伯,我是想给堂伯引荐付学子,太难得的人才。学什么一点就透,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心灵通达。惭愧的很,我并没教他什么,我们在一起只是聊些吃的,侄子有时约他家里吃饭。”
周翰林点下头,这个堂侄喜欢做吃的,年轻时他父亲为此头疼,后来当了教书先生放了心,不再干涉他私下爱好。
周先生疑惑的看向堂伯,不知为何堂伯能知道付学子。
周翰林说道:“看来你还不知道,那个付原河是岑家嫡长孙,小时候被人拐走。外面人不知,岑家人知道。”
周先生惊愕,难怪付学子如此聪明,他父亲岑逸堃当初就是一惊才绝艳之人,只可惜后面没有动静。
原来如此。
周先生的一个堂姐,也就是堂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