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和儿媳不和是一回事,在外那可是一家人,再说儿媳做的是好,豆包氏夸的也没错。
付昔时赶紧谦虚道:“我娘夸我哪,我做的一般般,我娘家母亲做的比我好,要是找到合适地方,也在凤阳府开铺子,到时送点过来尝尝。”
又一个夸自己亲娘的,丁老太太呵呵笑道:“好,我爱吃点心,年纪大了,爱吃软乎的甜味的点心。”
大铁说道:“富贵饼。”
豆包氏赶紧说:“是绿豆饼。”
还好没说是粑粑。
男人那桌陶福运说了陶家分家的事,理由就是母亲说的那样,他说他一直想来凤阳府谋个出路,这次要好好的打算一下。
丁老太爷吃惊,心想亲家老太太做事果断,对于陶家他也算了解,不可能有兄弟纷争之事。当初结亲他就看中陶家的家风,孙子有这样的岳家好过凤阳府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家强。
陶福运又说了表姑一家和表姑的亲家自家都打算在凤阳府开铺子,丁老太爷笑眯眯道喜,又说有需要的地方尽管言语,丁家好歹在凤阳府多年,有些亲朋好友。
陶福运谢了,他只是说下来凤阳府的目的,并没指望丁家。要说能帮忙,韩柄都比丁家路子广。
吃了饭,喝了茶,陶福运带豆渣走了,豆包氏和付昔时三胞胎留下,付昔时琢磨,在丁家也好,她可以抽出身和表舅一起看铺子,熟悉熟悉凤阳府也好。
陶桂琴怀了身子,精神不济,要午休,付昔时看里屋是一张大床,就像豆家西屋的一样。
陶桂琴解释道:“床大以后孩子可以跟爹娘一起睡,大个几岁都去祖母院里住。”
付昔时明白,丁家三房,除了正院,一房一个院子,长辈住正屋,长子次子东西屋,要是再有三子,就得和爹娘里外屋住,成亲后还没分家那就得在院里空地盖一间。
正院东西屋,没成亲的孙子孙女住。豆家闺女多,没出嫁的住一个床。所以西屋那个床好大。
付昔时想想头皮发麻,幸亏豆渣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