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
他们传回长安的密信,或者什么消息之事,刘天明早已掌握。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而且李炎也认为到了此时,他们的这种行为并不会对西川造成什么损失,这才没有动手。
真要是放在去年,李炎估计早就动手了。
崔玉摇了摇头,叹息道:“想来,朝廷应该已经接到了我等的奏书了,估计几日之内必然会传回信回来的,再稍待几日吧。如长安那边的消息五日之内未到,我等就必须前往会川,或者南诏了。”
去会川,自然是见不到李炎的。
所以,崔玉心中打算,如朝廷的回信没到,他就不得不选择前往南诏。
只有去了南诏,他们才能劝止李炎停止对南诏动武。
李炎去了南诏,他们已经知道。
但对于李炎去南诏之事,崔玉等人还是有所怀疑。
身为一个亲王,亲自带兵前往南诏,这不符合常理。
至少,在他们的认为当中,一个亲王,一个节度使只要坐镇于会川即可,又何必冒险深入南诏。
“崔使君,我看就当下的这种情况,我等如果再不行动,到时候朝廷治起罪来,我等必是逃不掉的。崔使君,你乃是奉旨而行的,李炎带着数万大军入了南诏,留在西川的兵马,还有一万几千余。如果此时我等召集各地将士控制住成都府,然后直接发兵控制住会川,想来他李炎必当回援。如此这般,即可阻止李炎进攻南诏,而我等也可以免去灾祸。”韦公公心忧不已,出了一个想了几天的主意道。
这个主意,也就只有他韦公公能想得出来了。
当崔玉一听他的话后,立马摇头,“韦公公,此事不可。我等受召乃是前来劝阻颍王的,地并没有调兵权限。如果我等征调西川各将士,不要说朝廷不允许,即便是西川的将士也不可能受我等号令的。此事不可为,也不可行。”
想要征调西川其他将士,没有旨意,或者没有权限,即便崔玉乃是使节,也无权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