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又凭借降低商税,征收个税的方法。
使得商业大兴。
虽然看似是降低了税收,实则由于降低商税,让商业充满活力。
国库收入,也因为降低商税,得到极大的提高。
只是一个月的税收,便达到了六百万两!
比之当初姬昊刚刚坐上皇位时,大周国库一年的收入还多。
加上惩治贪官污吏。
即便姬昊兴办场司,募集兵士,打造最强大周水师,调兵遣将,吞并西厦、吐蕃、倭国!
这国库的银子依旧多得花不完。
然而姬昊知道。
想要让大周变得更强大,就必须发展工业。
现如今,大周的工业,还都是手工业。
与姬昊心中的现代流水线工业,毫无关系。
想要让大周从农业国,成为工业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改革教育体制,被姬昊提上了议程。
过去的教育模式,穷人读不起书。
想要读书,就要去读私塾。
请私塾先生对于没有土地的穷人而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再不济,也要家中拥有几亩薄田的寒门,靠着省吃俭用,才能将儿子送入私塾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周子民,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而姬昊想要的,是普及教育!
让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也能有书读,能认得字。
然而,普及教育,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纵然现在国库充盈。
可是姬昊觉得,以目前来看,最多是可以普及三年教育。
让人人都读得起书,人人都认识字。
改革教育,任重而道远,见效慢。
可一旦坚持下去,大周的国力,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姬昊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解!
至于教材。
他知道,只能凭借他的记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