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在鞑子手下干活儿不同,他们完全是自愿的,哪怕是没有给自己多发工钱,也干得很开心,更何况,上面已经说了,过年这几天,给他们按照两倍的工钱发放。
这么好的头儿,上哪里再找去?工匠们都是淳朴的人,因此,干活就更加卖力了。
不过,他们在干活儿的时候,还有些好奇,前段时间一直都在督促他们干活儿的那个婆娘,最近怎么没有看到?
都传言她是陈大人的夫人,该不会是跑到平江跟陈大人过年去了吧?他们都这么想着,同时,手下还在卖力着。
他们不知道,在泰州军械局作坊的一侧,已经有几间房被腾了出来,此时,焦玉正带着几名技术熟练的工匠,在这里忙活着。
焦玉对于陈大人的话,都是无条件信任的,陈大人交代的火器,要比三眼铳的威力还要大得多,不过,这加工起来,也非常复杂,尤其是,这是与以往不同了。
不管是碗口铳,还是什么百虎齐奔,焦玉都是在爹爹所著的火龙经里拿来就能够用的,而现在,这是试制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的东西。
不错,就是新的。
现在,这东西,已经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长约五尺,通体是枣红色的木头,已经打磨得光亮,还上了一层油漆,不过,这是次要的。
主要的,就是沿着木头的那根长约四尺的铁管,它恰到好处地嵌在木头上,在铁管的前端,有一个凸起的叫做准星一样的东西,而在后面,则更加复杂,有药室,还有那创造性的火绳。
这个东西,就是陈大人所描述的火绳枪。
陈风是相当重视火器的发展的,不过,他也知道,现在使用的火器,还非常原始。
比如,陈风拿手的三眼铳,根本就无法精确瞄准,只有大队人马冲锋的时候,一起使用,才能够给对方一些打击,被击中的都是倒霉蛋,威慑的意味倒是更多一些。
这些,陈风当然是不满足的,要是能够制造出后世的突击步枪来,那他一个千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