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跨沟渡槽,建国后才修建完成。主要利用玉溪河的水灌溉蜀都平原西边那块地区,那块地区地势高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没办法利用都灌区的岷江水。再说现在的岷江水已经都不够蜀都平原核心区使用了。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岷江上筑起一道大坝,修建起一个蓄水水库,以满足蜀都平原日渐庞大的工农业用水需求。
上一世这工程给中万局出了个难题,本来是个毫无技术难度的陈旧渡槽翻新工程,却因为明年桃花汛来得早了近二十天,将快要完工的工程给中断了,等桃花汛过去时,抢修才勉强完成。通水才几天,雨季又来了,并且把鹰嘴上的一块石头给冲了下来,直接就砸断了这个渡槽。
如果这水仅仅用于灌溉,那也可以拖延一下,重新再修起来就是。问题是下游几个中小水库里,养殖着这时代非常贵重的冷水鲟鱼、鳟鱼(最有代表的是三文鱼)、鲑鱼等。冬天水温低问题不大,可眼看着春末气温就起来了,人家等着玉溪河的冷水中和水温,不然那损失就严重到了绝对要惊动中央。
下游的养殖户眼看冬修完成后才供几天水,渡槽就又断了,人家也不管是天灾什么的,只认为是施工单位质量有问题,被个“房子那么小”的石头轻易就把新修好不到十天的渡槽给砸断了。于是几大养殖户联名上告到省上去了。
这下事情就大发了,省里一估算经济损失,额得个神,这是出口日本人的鱼啊,按美元计价的啊,随便一算就是上百万的损失啊。
领导们一看损失数据,脑袋一拍:“这渡槽哪个单位修的?先不讨论责任,谁修的谁负责!十五天内必须保证通水!”
中万局在这种政治任务下,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于是出了个冒险的槽身整体预制吊装,墩身同时施工的方案。方案没有问题,问题是鹰嘴崖下是个绝壁,坡陡沟深,加之汛期洪水,根本不具备机械吊车施工的条件。最后没有办法,只好采用了在鹰嘴崖两端山腰架设索道的方案进行吊装就位。
成本?政治任务是没有成本的!哪怕施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