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龙光镇段江面宽度,夏季差不多有七八百米,没有对讲机的时代,洪七爷们自然有其它通讯手段,主要就是挥手、摇衣服加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算是早期的旗语。这旗语外人懂得起的太少,过江时叶芦伟聪明地带上了一个“鱼猫子”(打渔人)当临时通讯员用。
小龙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嘉陵江到了这里突然向右转弯,让左岸的小龙镇生活在“外弯险,内弯浅”的外弯。
这个内外弯的差距有其科学道理,外弯水流急,内弯水流缓,所以小龙镇被冲刷得成了怪石江岸,而龙光镇却是宽阔肥沃的河泥滩涂,江边芦苇最宽的地方近一公里,整个内湾有近五公里长。
九十年代初的芦苇森林里,水鸟成群,水毛子(水獭)成队,春夏捡野鸭蛋都能养活好多人。叶芦伟自己就有进去捡野鸭蛋迷路的经历,还好知道听着水声先走到江边,再沿江边回到大路。
小龙镇尴尬的江岸一无所出,唯一一个优点就是港口水深更大,偶尔有大船泊在小龙镇过夜,让小龙镇看起来更威武一些。
实际上的小龙镇因为位置高不怕洪水,所以只有一条街,没有诗情画意、入得画、上得电视、做得古镇的河边街。
叶芦伟和何二流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生物,彼此学习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但做为各自领域的学霸,眼界和足迹比普通人宽广是一样的。
不要以为何二流这种不读书的人就“不学无术”,“术业有专功”这句话才是真理,可惜大多数人,把书面那窄得可怜的知识理解成全部的“术”。
何二流不依靠任何人,自己能在十几年时间里从一个“不学无术”的二流子,打拚到身家近亿,绝对不是大多数“读书人”理解的运气好、屁眼黑。
前一世,何二流主营业务是劳务承包和国际低端劳务输出,从叶芦伟给他打理的情况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有良心的企业家”。从来没有长时间拖欠民工工资,从来没有各种坑爹扣钱管理制度,管理可以说比多数国企更人性化。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