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新书 > 第626章 天子守国门

第626章 天子守国门(4 / 6)

说了,虽然心里仍旧担心,但第五伦如此自信坚持,又有详细的计划,不像是一时头脑发热所为,他遂不再言,只应诺告退,走出行在,如此安慰自己。

“汉成帝时,因堵住了一次大河决口,故改年号曰‘河平’。”

“然大河终究未能平静,倘若陛下真能使河济相安,可谓上继禹功,下除民疾了!”

……

要论起治河来,第五伦不能不咨询一个人,正是桓谭。

桓谭在王莽掌权时担任过“大司空掾”,因为他博学多闻,曾经替王莽主持过一次会议:那次大会是王莽代汉前,黄河已有桀骜之势,也是王莽治河最后的机会。

然而桓谭提起那次会议就直摇头:“不足道哉,多为空言。”

“其中一人说,黄河溃决之地,常在平原、东郡左右,那一带地势低下,土质松软。据说夏禹治河时,将这一带地区空出来,以便大水倾泄,应效仿古事,将诸郡腾空,不再兴建官亭、民居。”

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搬迁,是人给水让路,自然不靠谱。

但更不靠谱的还在后面,桓谭说起另一人的提议就想笑:“有位御史则说,《禹贡》中有‘九河既道’之载,夏时黄河有九条支流,应按索古书,即令不能凿出九条,只要能在冀州开凿四五条,应也有裨益。”

不说是九条京杭大运河,至少也是九条鸿沟的规模,根本没有执行的可能。

而更有位人才结合了前两者的疯狂,提议说要完全恢复大禹故道,应该让冀州、青州、兖州上千万人都搬走,使黄河沿着太行山,改从燕地注入大海。

第五伦都听乐了,不愧是老王莽,连治河都秉承复古之风,难怪一场热热闹闹的大会,最后什么也没干成。

总结了过去的教训后,第五伦在召见水衡都尉杜诗时,便与他定下了这次治河的基准:“时异事殊,沧海亦可能变为桑田,冀州、青州、兖州山川与夏禹时大为不同……”

这种不同,主要还是黄河造成的,昔日还是大海的地

最新小说: 探花 穿越战国成白起 大唐昏君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战国之军师崛起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