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实在让她感触良多,而她也的确没有韬光养晦的资格。
韬光养晦,首先你也得有光才行。
纪澄原先料想得还是太乐观了,毕竟有纪兰的传奇在前,可惜世易时移,好多事情已经不复从前。
而才来京师不久的纪澄,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京师这些贵媛娇女对她们这些圈外人根深蒂固的排斥了。
而且纪兰也没能为纪澄开一个好头,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纪兰自己也依然是磕磕绊绊,如履薄冰的。
只是纪家一贯的家风都是闷声发大财,晋商颇多,纪家在里头实在算不得很出名的,但是纪澄最是清楚底细,她估算着纪家如今的财力,不说雄踞晋西,但至少可以列入前三。若非她家一直藏拙,只怕早就被人当做肥肉衔在嘴里了,当初祝家的事情也可看做是投石问路。若非纪兰在京师的某些做法有些招摇,纪家想必还能更低调。
基于纪家这种家风,和纪澄从小养成的习惯,要让她突然去争取所有人的目光,站到最顶头,她还真有些不太习惯,因为她太明白站在顶端的风险和所受非议了。
不过纪澄又觉得自己这想法有点儿可笑,京师贵女当中才华横溢的颇众,便是她有心争先,也未必能在里面脱颖而出,倒是她自己着相了。
柳叶馆里早用紫檀镂空缠枝葡萄座十二扇四季花卉屏风隔开了,这屏风还是沈芫特地央了老祖宗开她的私人宝库抬出来的,上面的花卉是江南薛家的绣品,十分珍贵。
这一场百花宴沈芫实在费了许多精神,沈家的底蕴到底不是靠着生了大皇子的淑妃娘娘骤然显贵的王家能比的。
纪澄这边,早有丫头准备好了笔墨纸砚,还有朱砂、藤黄、花青、银朱、石绿等各色颜料,真是色、色都齐全了。
只是纪澄没想到最后到来的王四娘居然也选了绘画。其实绘画是最不容易出彩的一项,诗词皆可流传,琴艺也可于众人之间弹奏绕梁,唯有绘画费时最多,为了应景,一时仓促布局,很难能有佳作。
因着这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