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阵秋风扫落叶而过,地面上又多了一片金黄。
这里是北国,临淄齐宫,所以秋天要比新郑早上那么一点点。
这些天齐宫之内的争论,已经从出不出兵,转变为究竟是出兵和魏国一起攻打韩国,还是攻打魏国。
由于魏侯的自大,魏国使者也在路上跑的慢的很,以至于魏侯号召天下诸侯襄助周室,共同讨伐攻打洛阳之韩国的倡议书,竟比韩国的求救书要晚了许多天才到。
号召天下共同扶助周室,那可是齐桓晋文之举,魏侯又怎甘落后?所以收到魏侯亲笔书信的,可不仅仅是齐国,所有的诸侯主都收到了,只是大家都在犹豫。
而齐国朝堂之上,自收到魏侯的书信之后,原先反对出兵的一派,便迅速改为支持出兵,不过是与魏国一道打韩国。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天子是不是被魏侯挟持,那可只是韩侯一家之言,大家都没有收到天子的求救信,而韩国攻打洛阳,却可以说是大家亲眼所见,所以,为了彰显齐国乃是继承齐桓霸业,齐国应该出兵攻打新郑,若是抢在魏军之前攻破新郑一门,那齐国便具备了再次一霸天下的第一步基石了。
另一派依旧是希望首先攻打魏军,因为他们相信周天子是被魏侯挟持的,原因也很简单,这要求天下诸侯攻打逆韩的书信是魏侯写的,而不是周天子写的,明明是周天子的洛阳被攻,他周天子还没求救,还没提要求,怎么就由魏侯来提出了?韩军可没有攻打安邑啊。并且,这一派还说了,若是现在真个出兵一同攻打韩国,那便是应了魏国号召,齐国以后便矮魏国一头了。所以,必须先将天子“解救”出来,抓在自己手中,方能显示自己大义。
朝堂之上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天了,两派是谁也不让谁,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便是有些中间派,也是今天赞同这一方,明天赞同另一方,齐国这些时暂无任何内忧外患,所以,这种争论纯粹是闲出来的。
不过齐侯就不怎么开心了,虽为君侯,齐侯也没那么大权力乾纲独断,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