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性本善,牙牙学语时期,诸事不懂,善良天真,有人说人性本恶,孩童的懵懂无知,恰恰是原罪,没有怜悯同情,只有一味索取。
人的意识,自虚空中降临,空白无物,在身体本能的驱使下,利用一切办法寻求生存资源,保证生存,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上的感官刺激,给意识带来或是痛苦,或者快乐的感觉,而孩童时代,父母的呵护,孩童习惯了愉悦的情绪,产生了**渴求。
**无穷无尽,心理上的寻求慰藉,渴望爱情友情亲情,尊重认同等等,身体上的,渴望美食,欲火,舒适,平静,懒惰等等。
懂得节制的人,着眼未来,知道如何操控自己的**,将其化作动力,推动自己进步,不懂得节制的人,贪图片刻的享受,得过且过,满足此刻的**,狼狈的生活着。
懂得与不懂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每个人,宛如一张白纸,父母言传身授,自我见闻,就是一个个字符,写在纸上,化作记忆,最后成为自己行为的参考,开启智慧,一个懂得如何教导孩子,引导孩子的父母,培育出来的孩子,在心理生理方面,能够自信的立足在这个充满**的社会上,不迷失。
石头的家庭,是小资阶级,顿顿有荤有素,家有一房,父母每月固定工资来源,不需要为柴米油盐而劳神费力,在外人看来石头很幸福,可是唯有当事人,方能体会这种辛酸,为了这些,石头的父母,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石头被寄宿在乡下奶奶家生活,缺爱的孩子,孤僻,苦楚,拒绝与人交往,沉浸在狭小的世界中,如同一叶扁舟,在时间的推动中,漂泊在生活的洋流中。
狭小的生活圈子,孤单的心灵,在**来临时,难以抵抗,石头沦陷妥协了,沉迷在虚幻小说中不可自拔,淡漠现实,世界是公平的,人往往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醉生梦死的石头,随着年龄的增长,醒悟过来,人始终要为自己承担负责,为时已晚,颓废的生活习性已经养成,人际交往模式固定,思维眼界片面,石头难以融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