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好奇。
在我旁边,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眼镜男。他肚子上的啤酒肚特别突出,下巴上的肥肉堆积成了三四层,头顶上没有几根头发了,都地区支援了中央。脸上的皮肤却十分光滑,由于太胖了,眼睛挤得很小,戴上眼镜后,几乎便看不到了。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二师兄!”他的手里正拿着一本书在看着,我偷瞄了一眼书皮,竟然是一本《成唯识论》,不仅大为好奇,他竟然在看佛经。我本来以前也看一些的,是由于师父的影响,可是里面的道义太艰深,我看不太懂,也懒得去问人,渐渐地就不再看了。
而这本《成唯识论》我觉得是比较难的一本,因为此书是玄藏揉合的十家之论,而总结的一部经书,里面内容之深奥,让我望而却步。可是这样一个貌似二师兄的人正在读这样一本难解的经文。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他可能感觉到了我好奇的目光,从书本上抬起头来看我,我一笑,掩饰自己的不自然。
他举了举经书,“你感兴趣?”
我把头摇了摇,“不是感兴趣,而是觉得佩服,这本经书不是一般人能看得进去的。”
“哦?你还懂得一些佛教的知识!”他似乎对这一点也十分好奇。
“我看过一些,不过懂得很少。”我说着。拉了拉自己的衣服,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呵呵,佛家只讲缘法。不讲懂得多少。”他扶了下眼镜,言谈举止中竟有一缕缕青灯古佛的踪影,让我对二师兄又加了一层佩服。
“你说的对,我知道这本书讲的是‘唯识所辨’还讲‘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但是具体的,我又说不明白了,佛经的理论。能真的引人入境,让人心胸开阔,却又不拘泥于框架之内。真可说是修性的极致!”我简单表述自己的观点。
“你说的很好啊!”他似乎对我极感兴趣,“我是学哲学的,也修过宗教学的知识,但是你却一语说出了佛学的真义。真的是不简单啊!”这一夸我。不由让我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