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将军,员各一人,称为四镇。刘宋时,四镇与中军为杂号。北魏时权增大,位仅次尚书
令。唐无。
[州牧]官名。传说上古之时,全国划分为九州,其长曰“牧”。汉武帝时分全国为
十三州,置刺史各一人,纠察郡国,秩六百石。汉成帝时改称州牧,位次九卿,秩二千
石。汉哀帝时复旧。东汉因之。汉灵帝中平五年(188),采纳太常刘焉的建议,改刺史
为州牧,作为总掌一州军政大权的最高地方行政官。魏晋以后,最高统治者鉴于州牧之
权太重,难于控制,废不复置。隋唐之时,惟京畿地方长官称州牧,宋因之。清代俗称
知州为州牧,但其权位已不能与汉代州牧相比。
[刺史]官名。西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置刺史一人,以六条察问
郡县,为监察官性质。成帝时改称州牧。哀帝初,复称刺史,不久又称州牧。东汉时期
,称为刺史。东汉末年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改刺史为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
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成了郡之上一级行政单位。自三国至南北朝,刺史一
般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权力很大,仍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庶姓(非帝族)为
刺史而不加将军号的,称为“单车刺史”。
[前后左右将军]官名。周末置。秦因之。西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
兵及四夷。东汉省。魏以后复置。晋又置左军、右军、前军、后军,谓之“四军”。南
齐亦号左右前后四军。北齐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唐无。
[军师]官名。东汉,隗器军中尝置军师,三国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
法制皆使决之。吴以朱然为右军师,蜀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晋避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
司。南朝梁曾以羊侃为大军司,后不复设。又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