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多。现在这里有了个码头,很快就会成为交通要道,这些难民,也开始往这边走了。
桔子看了看周围,铺子没开张,里面什么都没有。好在还点着煤饼炉,上面炖着一锅酸辣汤。这是李多银来的时候,桔子特意给他调配了汤料,让他自己买了肉骨头炖的。桔子盛了一碗,递给那个男孩,对他说:“你先喝一碗,暖暖身子吧。”男孩感激地看了桔子一眼,两口就把汤喝了一半。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个破碗,要把剩下的汤倒进去。
桔子看着那个脏得,都看不出本色的破碗,阻止他说:“这个碗太脏了,汤是给你喝的,你把它都喝了吧。”男孩可怜兮兮地看着桔子说:“小姐,我想给我爹留一点。”桔子被他的话噎住了,半晌才说:“你还是把它都喝了吧。等会儿,我给你再盛一碗。你也不用换碗了,就用这只碗端回去吧。”
李多银跟桔子介绍着,说:“从我到这铺子里,这孩子就在码头上了。他和他爹就住在河边,穆家废弃的一个放工具的棚子里。这孩子跟其它那些讨饭的,不太一样,总是想办法,帮人干点活,再讨些吃的。我上次给了他两个馒头,以后他就经常到铺子里帮忙干活。吃饭的时候,给他点吃的,他还要分给他生病的老爹,是个好孩子。”
桔子见李多银自己,还一脸孩子气,却对别人一口一个孩子地叫着,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她对李多银说:“这就是你给我介绍的厨师,也太小了点了。我也不能总用童工啊。”那男孩却也机灵,听到桔子话,立刻说:“我不小了,我都十六了。”桔子吃惊地打量着他。他的身量还不如李多银大,只是刚刚他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倒听出了一些变声期的沙哑。
桔子见他机灵,倒有了几分兴趣,开始盘问起男孩的身世。男孩叫周大力,果然是北方过来的难民,家乡连着两年大旱,颗粒无收,娘和妹妹都饿死了。只有他和爹爹一路讨饭到这里。原本是打算去京城那边,看看有没有活路,偏生走到这里爹就病倒了。他们也没钱请医生,就靠周大力每天弄点吃的。只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