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还是浅笑着。
“你吃饱了吗?”穆慧真心的觉得气馁了,大宝这样,真的好吗?这脾气,真是卖肉都没人要了。
“是,很饱。”大宝笑着,又给流着口水的小宝,擦了一下嘴。
穆慧心塞了!她觉得自己只上育婴课果然还不够,只教她学会了怎么照顾一个婴儿,却没告诉她,该怎么对待一个半大小子。好吧,这不是半大小子,是幼儿。幼儿教育在这时代,有培育班吗?
“过年了,娘灌了香肠、做了腊肉,明天要炸些过年要吃的年菜。对了,你们呢?过年想吃什么?娘顺便也做了。”穆慧决定不让自己郁闷了,转向了二宝。其实她想问的是,你们父母都在时,过年一定要吃的是什么?她希望给孩子们至少一样,能回忆起自己父母的食物。
“是啊,一时还真的想不起要吃什么!”二宝撑着脑袋说道,马上看向了穆慧,“娘,你呢?你们过年要吃什么?”
“我们过年?”穆慧一愣,南方过年花样很多,年菜真是要多精致,就有多精致,还要讲究一个好采头,但是搜索十五娘的记忆,这位地道北方姑娘还真没什么年菜的想法。
虽说这是个她未知的朝代,但是十五娘记忆中的习俗,与她所知老北京的习俗还真挺相似的。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满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这是老北京过年的儿歌,光听这个,就知道,一般老北京的老百姓过年,还真没什么可吃的。
起因穆慧听老北京的朋友提过,老北京的规矩是,十五之前不能动刀子,于是就是三十之前,把过年要吃的东西一次做好,然后几天,全家人吃的,可选择的也自然就不多了。
当然这都是文化了,人家每一道都还有讲究,当然了,出于对操作上的要求,于是年菜上,他们有特色,但真没南方的精致,花样繁多。当然,这不是指富人,单指像端木家这样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
而穆慧现在装的是个穷**,她过年,真的按她上一世的生活来办年菜,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