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碧琼和孩子们开始离家出走时,没地方可去,娘几个就躲在楼下的楼角旮旯里,瑟瑟发抖。后来,有同乡同情廖碧琼和孩子们的境遇,给廖碧琼娘几个找了间油毛毡搭建的破棚子,让她还几个孩子住。
廖碧琼和孩子们有了破棚子栖息后,便再也不愿回家了。因破棚子虽四处漏风,但娘几个在此不必整天心惊胆颤的,也不会遭受各种打骂,她们的精神是放松的,也是轻松的。于是,廖碧琼向自己的单位——劳动服务公司递交了离婚申请。
那时,人们若想离婚,需先向基层单位递交离婚申请报告,由基层单位签字同意了,再将离婚申请报告交给上一级机关的领导。上级机关再签字同意。方能将此离婚申请递交给法院。
劳动服务公司的领导,熟知廖碧琼在家里的遭遇。不过,囿于古训有云: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领导们还是基于好善乐德之心,对廖碧琼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劝她为了孩子还是放弃离婚的念头。
同时,劳动服务公司的领导,将廖碧琼提出离婚的要求,通报给了供应科领导,让他们好好地批评杜里仁。
供应科领导告知杜里仁,他老婆已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让他回去赶紧给老婆认错吧。
杜里仁听闻老婆要和自己离婚,吓着了。这下,不等领导批评他,他自己赶紧地,跑去满世界地找老婆和孩子们了。
杜里仁找到老婆和孩子们后,因他此时是清醒的,于是,他便又是诅咒,又是发誓的,表示自己一定要痛改前非,以后保证不再喝酒,不再打骂老婆和孩子们了。
于是,廖碧琼为了孩子们(做娘的都会担心,家庭破碎后,孩子没了爸或没了妈后的处境),便带着孩子们,跟着杜里仁回家了。
廖碧琼和孩子们终于过上了一段时间的清净日子。只是,廖碧琼和孩子们清净的日子,只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杜里仁耐不住对酒的向往,又偷偷地喝酒了。
开始时,杜里仁只是偷偷地喝几口酒,解解酒精的馋虫。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