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江厂在响水坝时,因为地处大山沟里,且方圆周遭百平方里之内,没有第二个工厂。故而洪江厂的青年男女职工,谈婚论嫁时,首选多是选择在厂里的内部职工中,挑选对象。
洪江厂青年男女挑选对象的标准,依序,首先双方最好是来自同一地区的老乡,其次考虑来自其他地区的同事。若这两个条件都达不到,该青年差不多就属于不好找对象之列了,这类青年大多会选择回老家,找个同乡人结婚。
因了洪江厂女性青年的稀缺性,这类情形,在女性青年的身上,自是想发生都没机会实现。洪江厂内男青工那么多,狼多肉少,姑娘们不够分配咧。这些狼哪能让自家碗里的肉,流入外狼的口里呀?所以,洪江厂内的姑娘们,差不多都是在厂里,内部消化掉了。像革命女青年叶月宜,想独善其身地坚守自己那革命的爱情,都坚守不了,更遑论其他意志不坚定的女青年了。所以,选择到洪江厂外找对象的青年人,大多当然都是男青年。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女青年主动外嫁的情形,如艾亚兰选择了解放军战士。即便是这种军婚,都有人胆敢挑挑土呢,其她外找的对象,自是更容易被拆散了。所以,洪江厂女青年差不多都是内消的。
七十年代时,洪江厂招工,尽挑男的,不要女的(这种现象现今依然大行其道)。虽然那时男女平等的口号,唱的山响。但在工厂里,因为干的都是体力活,男人的体力,比之女工自是要强许多倍了。这是由男女的身体结构形成的,是自然规律,不是喊喊男女平等的口号,就能改变得了的。
其时,洪江厂招收新工人,除了上面政策的硬性规定,必须搭配一定比例的女职工数目(这就像现在的各级领导层,必须要搭配几个女干部,以装点门面,是一样的效果),一个多余的女职工都不要。
若非当时的上级领导慧眼识女英雄,大力提倡男女平等,那洪江厂岂非成了和尚厂啦?
上级机关领导虽高喊着男女平等的口号,但企业能否完成任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