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秦军的高级官员们在仔细阅读了相关的作战报告后,发现当时参战的刘清云排长的说法非常有意思。
刘清云认为高副连长有一个与秦军常规作战理念截然不同的指挥思路:“惜兵”
高理在作战指挥中,总是以最小伤亡作为最优先考虑的目标,满足了这个前提,再去寻找各种战术去实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而秦军传统的作战思路,一般强调不怕牺牲,正面对抗,勇往直前。
这种为了胜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似乎从来不在高理的战术选择范围内。
但是无论如何,极度悬殊的战损比例,几乎全歼式的胜利,对即将面临大战的秦军将士来说,是最好的士气激励方式。这场战斗被迅速总结出来,作为一个经典的案例在中低级军官里进行了分享。
三天后,258团所属的大秦帝国陆军第15师师长发布了嘉奖令,高理的军衔从少尉提升到中尉,记二等功,入伍才十几天就提拔一级做到了中尉,这也算是秦军里史无前例的晋升速度了。
刘清云和袁圆两位正副排长的军衔,也都提升了一级。
尤其是刘清云从上士提升到了少尉,总算是小兵熬出了头,正式跨入了尉级军官的行列。袁圆则是从中士提拔为上士。
两次跟随高理作战的陈紫妍班长,也由从下士提升为中士。
后来的几天里,倒是平安无事。
随着战争准备的进度接近完成,大战一触即发的气氛也愈发浓烈。
虽然高理所在的258团还呆在军营里,但他知道仅仅在铜锣关这个方向,就至少有三个团的步兵已经前出到了界河边上,在界河这边开挖战壕作为出发基地。
这两天在例行巡逻的时候,也曾经见过好几艘陆地战舰开过来在附近转了几圈,有时就停靠在几十公里远的地方试炮。
这天中午吃完饭,高理中尉溜达到一营的营长办公室,准备找那张怡玲一起去散步闲聊的时候,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