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妥了执导的事,下面就是有关电影制作的事了,首要的便是商谈电影前期投资。
“《集结号》的场面相对来说没有《投名状》来的大,所以相对来说这个制作资金会少很多。”谈到正事,姜成马上变得严肃起来。
冯小刚虽然是国内有名的大导演,但还不是“亿元票房俱乐部”的成员,所以姜成不可能像对张艺谋那样随便就拨给他足够的资金。在商言商,作为一家大公司的老板,他还要对自己的公司负责。
冯小刚显然听出了姜成的言下之意,点头应道:“这是自然的,不过《集结号》前期的战争场面要是想拍出效果来,没有一定投资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里面那些枪支、大炮、坦克的,想要拍出绝对真实的效果,可能要制作足够逼真的道具;还有各种爆破场面,需要请来专业的团队,那可要耗费很大一笔钱呢!”
这就是讨价还价了。在电影制作前期,导演欲要足够的资金便会跟投资商据理力争,而投资商为了控制成本,也会一步步跟导演扯皮。两方意见不合时,可能会争论许久,一两个星期乃至上月都不足为奇。
张艺谋与陈凯歌在一旁默不作声,这种场面他们不知经历过多少次了,基本每一部电影成功上映的背后都是导演的血和泪的交织。旁人只看到了导演在电影剧组里发号施令,意气风发的样子,有几人看到过那些名导大导们为了电影资金在背后苦苦求投资商的卑微,为了那一点点资金与投资商分毫必究的斤斤计较,有时可能只是为了一两个镜头的胶片而已。
基本上圈里的导演都是从这种情况一步步走过来的,没有一人能一步登天。也就等到成为有名的大导演了,那些投资商主动上门送钱的,才可以真正扬眉吐气。
作为国内最顶级的导演,张艺谋与陈凯歌无疑都做到了这一点。只要他们放出“要制作新片”的风去,家门口马上就会被蜂拥而来的投资商踏破门槛,所以他们都不会愁电影资金的事。
而此时的冯小刚跟他们相比却还要差一些,还得就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