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像《英雄》、《十面埋伏》那样令人失望,但意外的事情恰恰发生在这个环节。
可以说,《夜宴》最大的失败在于叙事的拖沓苍白和对白的不伦不类,根植于《哈姆雷特》那复杂幽深的人性故事被表层情调的无节制的反复渲染抹杀殆尽,只剩下了形式上的所谓“黑暗”、“阴郁”,这种单一雷同元素的重重叠加令观众倍觉疲惫,于是很难将个体情感带入影片情绪。
最终这个片子收获到了不错的票房(内地1.3亿人民币,全球2300万美元),但却将冯小刚此前积累来的观众信心丧失大半,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剧本的原因。冯小刚期望能转型,却遇到了一个烂剧本,只能徒呼奈何了。
姜成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发生,便有意改变这一切。
“抗战剧?”冯小刚听得一头雾水,随即反应过来,“你要给我一部战争片的剧本?”
“没错!”姜成点点头,将手里的另一个剧本交到他手上,却见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集结号。
姜成没有拿别的剧本,却是直接拿出了本属于冯小刚他自己的电影。
“呵呵,这种题材我以前还真没拍过!”冯小刚轻笑一声。
“总有第一次的嘛!”姜成耸耸肩道。
“那倒是。”冯小刚回了句,便翻开了剧本看了起来。只是没翻几页,他便皱起了眉头,“这是……”
剧本的确是一部战争剧,故事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
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中野独二师一三九团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47名战士奋勇厮杀,终究火力悬殊寡不敌众,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排长焦大鹏是谷子地的左右手,他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