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高汉是如何得知的。
“唉。”良久之后,皇甫惟明长叹了一声,“公子大义,皇甫佩服,但大唐有些事难办啊,就说这些真实情况朝堂之上又能有几人相信呢?即便相信,以如今大唐的国力也不好轻言毁约、重启战端了。”
“呵呵,不用毁约,只拖着不定就行了。”
两人面露喜色道:“公子可有良策?”
“我暂且把事情说一下,你们来判断可行否。”高汉当下便把飞凤国欲复出抗衡吐蕃一事说了一遍。“眼下飞凤国暂弱,孤立无援,但其基础还在,号令一出,孙波旧部必竟相投靠,也许力量稍薄,但也足够让吐蕃头痛的了。
如果大唐加以配合,飞凤、象雄联手,那对吐蕃来说更是个沉重的打击,弄不好白兰、吐谷浑、党项等部也会复叛,到时大唐只需接纳飞凤等国内附,妥善相待便可。”
“当真!”两人惊异地追问道。
“不日我便赶回飞凤,可取其国书和秘信各一封交与二位,还可派一人随二位同回大唐向唐皇禀明一切。此人的身份特殊,现在不好相告,但不防先告诉二位,此人去唐定会引起唐皇重视,你们一定要保障他的安全,他要出了事,弄不好会祸及你们的宗族。”
见高汉把事情说的如此严重,两人不敢轻视,惊喜地向高汉保证一定会妥善安排。
这可是纠正过失的好机会,皇甫惟明当即拍板道,“我看这样,不如兵分两路。我继续前往吐蕃和谈,稳住他们,请张内侍带人回京面圣以呈利弊。”
张元方歉意地说:“咱家自当尽力,明天便请将军通告没庐,就说我水土不服染病不起,需派人护送回唐。我们在回程之时等候公子,这样时间也可快些,只是劳累公子奔波,张某心中不安。”
“无妨。”高汉走前再三说道:“请张内侍奏明天子,只要拖延一些时日吐蕃必然会妥协应允的。”
高汉走后,皇甫惟明和张元方惊诧地互相瞅了又瞅。良久后,张元方开口道:“此人如此年轻就有此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