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路,也要这履历、文章得了上官的赏识,要真才实学,这才能轮到实缺。”
连守仁盘着腿,坐在炕头上,的时候,还打着手势,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味道。
连家上房东屋的炕头,历来是一家之主连老爷子专属的坐席。以前就是连守仁,也就是在炕头的炕沿上坐一坐。而现在,连老爷子坐在炕头的炕里,连守仁就挨着他,也坐在了炕头上。
“谁不我爹有才干,就是这些年,运气不好。现在好了,终于熬出来了。以后,就看我爹大展拳脚了。”连继祖坐在炕沿下的椅子上,笑着道。
“……这是宋家娶咱花儿的时候,答应了咱们的。花儿在宋家,哪天不催个三四遍,就是临盆的时候,嘴里还念叨着这件事。花儿给他宋家添了千金,宋家老高兴,看重咱花儿,这才多加了把劲儿。这也是咱花儿的体面。老爷,咱们可总算熬出来了……”古氏嘴角含笑,眼角却是湿湿的。
泪是真泪,笑也是真笑,与刚从宋家的时候,那种硬撑出来的笑,很是不同。
“宋家办事挺有意思的。”连蔓儿就道,“上次给大伯捐监生也是,提前啥信儿都没有,哐当一下子,就拿来执照了。这次也是,大伯娘去看花儿姐,在宋家待了有半个多月没,宋家也是一点信儿都没透。大伯娘这也没几天,这上面的文书就下来了。”
“你这孩子,说着话是啥意思?”连守仁就不高兴了,立刻沉下脸道。
“蔓儿一个孩子,想到啥说啥。老大,你以后要做官了,这个涵养,你得有。”连老爷子就打断连守仁的话,说道,“这个事,依我看,宋家他是帮忙活动,可这毕竟是官府的事,不是宋家说了算的,有些事,宋家也不能就提前未卜先知。官府下来文书,走的那是驿道传送,肯定比他们送信啥的要快。”
“老太爷这话说的有见识,就是这么个理。我在宋家的时候,花儿还跟我说过这些来着。就是他那话,说的太文,我不太懂,就没说。老太爷说的就透彻,我一听,就明白了,和花儿说的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