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她们家有五十一亩地要种。南山下的六亩地,是分家所得,打算都用来种花生。花生是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庄户人家种花生很少为了自家吃,都是为了卖钱。
这六亩地的花生,到秋收的时候,差不多能卖三十几两银子。这只是大致的收入,去掉种子钱,纯收入也就是三十两出头。
然后就是北面,她们分家之后置买的土地,一块二十五亩,一块二十亩,两块地没有连在一起,中间隔了一片地。前两天,连守信找到相关的主人家,商量了将地换了。因为同在一片地上,土质的都是一样的,因此并没费口舌,事情就谈妥了。
连蔓儿家这四十五亩地,连成了一片,更方便耕种了。
“高粱和糜子,这两样都不能少种。”连守信说道,高粱米是庄户人家的主食,而到了冬天,糜子磨成面包的粘豆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所以,这两样都要种够。“咱六口人,我看高粱咱最少得种十亩地,糜子的话,种五六亩就够了。……够咱家一年的口粮,还有税粮也差不多够了。”
“嗯,这样行。”张氏点头赞同。
先确定了口粮和税粮的种植面积,接下来就是连蔓儿最重视的玉米和地瓜。
“咱现在有差不多四十斤的玉米种子,那天咱不是先种了一块吗,按我爹算的,一亩地差不多得用两斤种子,那咱今年就能种二十亩的玉米。”连蔓儿道,“地瓜秧子还没长好,咱就先留出来一亩地,充裕点,到时候要是秧子不够,咱再补种点豆子啥的,也不误事。”
这二十一亩地种好了,收益暂时无法估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会是个让人惊喜的数字。
“这么打算我看行,咱家今年的地够种的了,除了口粮地,就先可着玉米和地瓜,剩下的再种别的。”连守信道。
“糜子就按六亩地算,这是三十七亩了,还有八亩地。”小七道。他现在还跟着鲁学算经,账算的更快了,一般的小数目,他根本就不需要算盘。
“糜子种六亩地,那小豆也不能少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