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聪慧,能对付的了大房的几口人。老四一家几口人是一条心的,可要使唤家里别的人,只有他的话,怕不好使。
这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孩子说的话不实,应该不是看钱有剩才分了些给二郎和三郎,应该事前许诺了吧。
连老爷子此刻心情有些复杂。他想起刚才连蔓儿说起,连守仁和古氏是在听说他吐血,生死不知的时候,才低下了头。他还活着,可若不是亲自出马,威信就已经打了折扣了,这若是他这次没挺那?
连蔓儿这个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能够洞悉人心到如此地步,不是幸还是不幸。
不过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机变,这笔钱,也是要不的。
“把事情交托给你们了,这钱咋花的,爷不过问。能把钱要,还上了债,就是大功。”连老爷子道。
“爷,那你可别怪二郎哥他们,也别说出来。二郎哥是要娶的人了,手里一文钱没有,遇事也难。”连蔓儿道。二郎拿了钱,立刻去买送给赵家的那位姑娘了。三郎有了钱,却是啥也不买,装口袋里存了起来。
“行,我不说。”连老爷子笑,他也猜出来二郎那钱的去向,感叹孙子们都长大了。“蔓儿,这钱我不要,你们三个留着买点啥吧。我,要是没有你,这钱可要不。”
连蔓儿不接钱,只是笑,小七也咧着嘴笑。
“爷,我们买了。”五郎就道。
“哦?”
“我们买了纸笔,还买了两块墨,两方砚台。”小七就比划着道。现在她们姐弟四个人,每个人都有一套文房四宝了。
“好,好。”连老爷子笑着点头。
“爷,刚才这些,也是从这里面出的钱。”连蔓儿道,“我怕你舍不得花钱买,就替你买下了。”
去县城要债的花销,加起来不过六两银子,给二郎、三郎,还有她们买笔墨纸砚的钱,是一两有余,给王幼恒买年礼花了有七两银子,另外还有葡萄酒,没算钱,刚才那些还不到八钱银子。
庄户人家,大多自给自足,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