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之际,偶读关汉卿<别情>,有感:
自送别,
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情网中的女人,相思情深.自送别---心难舍,“一点想思几时绝”----她的全部生活都集中到那“一点相思”了,“几时绝”----如何可以了结呢?无法了结.
“凭栏袖拂”那扬花如雪般纷飞飘舞,不仅有动作,有形象,更表达了茫然的心情.袖拂扬花后可看到心爱的人了吗?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看不到心爱的人,只能长叹一声,自梦幻中醒来,更深地陷入相思之中.多么的令人伤感.真是美丽的伤感!
再看温庭筠:<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同样是如此催人泪下.
可是仔细一想,其实,这二首曲,词(包括许多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爱情诗篇)写的无非就是怨妇思夫,神女发qing而已,不就是是由性饥渴引起的焦虑愁怨之情吗?
似乎原本也并不值得大肆渲染,说白了,无非就是我爱你,你快来,不来我就怨你,我天天想你睡不着等等.可为何你读了<别情>>或<忆江南>>等等却会被深深的打动呢?我想除了这种感情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及古诗词意象之美外,更应从作品本身找原因.
记得美国的学者苏珊.朗格认为:“情感的内容难以打动人时,情感的过程去很易打动人.”我想这个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这现象.<别情>>的上阕:送别---难舍---相思难绝---心灵的感受逐步推进.而下阕:袖拂扬花---扬花如雪---放眼望去---水斜山遮,动作由拂而望,空间由近及远.构成了情感的运动,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