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作家有优势,自然也有劣势。
《致命身份》第一部分出来之后,就有人开始唱衰于东了。
之前在《向西》战场上斗败了的部分评论家们,又将战场转移到了《致命身份》这边。
有人说于东过于贪心,什么题材都想插一脚,之前搞科幻,现在又想搞推理。但是这推理小说明显不是于东所擅长的,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更偏向于蹩脚的心理现实主义。
所谓的心理现实主义,在国内并不经常被提及。这个东西本来在文学史上就是个新鲜玩意,也就这些年在德国和美国被人提出来。
心理现实主义顾名思义,也是现实主义,只不过这种类型的作品着重于心理探测、性格刻画和环境写实,有时候还会融合一些象征、怪诞手法。
……
“曹主编,看来咱们即便不宣传,还是会很热闹。”
《萌芽》主编曹杨的办公室里,赵常天拿着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一篇评论《致命身份》的文章。
关于《致命身份》的宣传,曹杨跟赵常天之前是有分歧的。
曹杨认为,既然是拿到了于东的稿子,自然是要正儿八经地好好做宣传。做好宣传,既对《萌芽》有利,也对于东有个交代。
但是赵常天却又不同看法,他并不是不同意宣传,只是认为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低调行事。
当时看过《致命身份》稿件后,赵常天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致命身份》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而言,使用的手法过于文学化,后面随着情节发展,那些文学化的表达能为那些惊悚的情节带来更强的张力。
但是前面的两三万字爆点不足,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所以赵常天觉得,太早的宣传,效果不会很好。不如等到第二期第三期出来,情节展开之后,杂志社这边再开始大力宣传,如此一来,就能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连载是一场拉力战,不应该在乎一时一刻的得失。只有最终胜利,才是真的胜利。
赵常天这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