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心意是好的,但是欠缺了点规格,未免有些不美。”
离开曹家岭后,蒋方印一路上都听魏舍人喃喃说了四回“规格”,且每次说起这“规格”二字时,脸上总是充满遗憾和无奈。
规格是什么意思,蒋方印虽是举人,经腹满伦,但还真不懂。他只知道要是魏舍人没事经常去曹家岭看看,那无疑会让曹家岭的里正乡老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里正当时别扭的样子,可是深深烙在蒋举人心头。
身为举人,早年蒋方印未曾投杨镐为幕僚时,在家乡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说是一霸,也不为过。也正因为有身份,故而蒋方印对于乡里之间的事了解的是门清。
别看曹家岭的百姓欢天喜地的欢迎魏舍人,为魏舍人建生祠,人人对魏舍人崇拜的不得了。可这背后,却也是涉及钱财之事的。
没有钱,那生祠怎么修起来的。
没有钱,那祠前的功德碑是怎么立起来。
没有钱,这酒水又是怎么置起来的。
没有钱,那锣鼓宣天的场面是怎么弄出来的。
也许,曹家岭的里正和乡老们没有摊派,所需钱财都是村民自发捐出。但是,谁也不敢保证里正乡老们没有从中挪走一二,这件事本身又是否是有人从中牵头。
世上的事,没有人号召,没有人带头,你叫好的人再多,都是干不成的。而那些号召带头的人,不从中得利,也是不可能的。
蒋方印当然不会认为里正之所以别扭,是因为害怕这位钦差魏舍人查他的账。左右一个土地庙,能有多少油水可捞。
他认为,那里正怕的是日后的进项。
这可是大头。
别小看了魏舍人祠,这里面来钱的门路可多着哩。
曹家岭的乡老里正为何巴巴的赶到虎皮驿请魏舍人亲自去“点金”?
还不是想借魏舍人的大名和那身官袍弄钱么!
以蒋方印走南闯北的见识,看过的土地庙和山神庙没有万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