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提出来的经济学细分门类,当时的老美在冷战中属于有钱的一方,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花钱才能够赢得冷战。当时老美可以投资的军事科研项目太多了,究竟是增强常规战斗力、还是核战斗力?或是把钱拿去发展太空科技?似乎每一条路都能走得通,又似乎每一条路都有缺点。于是军事经济学应运而生。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研究怎么花钱能使得军事力量最大化进步的学问。
而此时的大明面对周边力量也是类似的境遇。大明的财政紧张,那是对于大明内部来说的,而和周围的势力相比,大明每年千百万两的收入绝对是一个超级强权。可同时大明确又面对着军事力量不足的窘境。
口袋里这些钱究竟该怎么用才能强大军事力量,可以说此时大明正是需要军事经济学的时候。
郑国泰看着王文龙长篇大论的一通回答后场中的官员不少都露出喜色,即使一些武官不完全相信王文龙的乐观判断也纷纷思考起王文龙所说的装备制胜论对大明的意义,他哪还不知道自己在刚才的辩论之中已经大败亏输。
趁着大家没注意,郑国泰直接带着杜铳开溜。
在场稍有头脑的文武官员都已经倾向于王文龙,虽然京营之中的勋贵对于文官普遍没有什么好脸色,但这些人也最是爱跟风的,郑国泰知道王文龙刚才的滔滔雄辩非常符合这些勋贵的口味。
当年的李卓吾之所以一到京城就引起东林党人的注意,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骂天骂地观点犀利吸引了大量京城勋贵前去拜会。
郑国泰知道王文龙表现的越是嚣张强势,这些人越会以为王文龙有本事,而他继续留在这里,只是自取其辱罢了。
而此时果然有不少勋贵纷纷认为王文龙有观点有本事,这是一个名士应该具备的品格,京营的十二侯爷纷纷围拢过来,主动和王文龙攀谈军事之学,他们的祖先都是靠马上立大功才成为勋贵的,他们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打仗的本事,但却很乐得结交王文龙这种“军事人材”,至少也能拿王文龙所说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