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八百里加急到福州
现在已经有人定期把旬报送到泉州和漳州去贩卖,甚至建阳那边还出了旬报的合订本都是做成盗版书,甚至卖的比福州城的旬报原版还贵,但是销量居然十分不错。
甚至旬报已经漂洋过海,许多商人带了旬报上船,使之渐渐流通开。
在朝鲜、日本、西洋华人中都有一些读者,虽然数量不多,但日后肯定会缓慢增加。
这都导致旬报越来越挣钱。
如今旬报的平均销售数目在一千三百份,每期还有二十多两的广告费,扣去运营成本旬报每期给布政使司衙门带来的收入都超过六十两。
每个月发行三期,每月的收入就是小二百两。
旬报销售情况不好徐学聚固然会担心,但销售情况太好却也让徐学聚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这笔经费有些难走账。
一切的原因只因地方政府自己并没有钱财。
地方官的俸禄是由朝廷发放的,除此之外,衙门中的脚夫、船夫、力工、印工,甚至衙门一年开宴席所需的牛、猪、鱼、羊全部要从本地百姓之处征收。
两人商量一阵,王文龙提了几个建议,比如做红薯粉丝厂之类的,但是这点规模怎么样也消耗不了一年二千两的投入,这笔银子足够做件大事业了。
那匹马显然经过长途奔跑,此时口中都吐着热气,马上骑士也是差不多,已经快入冬的天气,却浑身大汗。
布政使司衙门作为上级主管单位,它的塘报房就是这样一个由百姓供养起来的地方,每年能够不多收税就已经不错,徐学聚最初是觉得塘报房有这么多冗员,得给他们找份事情做所以才让王文龙开办了旬报,结果现在旬报的收入每个月能超过二百两,一年就是两千两,越挣越多。
八百里加急的成本非常高,非是紧急大事不会动用,无怪乎徐学聚的脸上表情如此郑重,而王文龙也感到奇怪,为什么签收人名单里头还有他的名字
“我是福清寄递铺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