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儿孙满堂,未来孩子们成长起来,不是得需要更多空间建屋定居吗?”
“您作为一村之长,大小事务村民都会找您定夺。”
“您要是率先搬到北边,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您家族兴旺,一旦北迁,村民们有事相寻自然也会跟着往北。北边的发展潜力巨大,您等着瞧,不久的将来,肯定不止您一家会北移。”
“空有土地何用?现在村中实力强盛,他们自然不敢造次。”
“但谁能保证村子永远强势?若没有咱们村民入住北边,那片土地的未来,还不是任由他人摆布?”
“只有咱们村的人在那里扎根,那块地才能真正属于咱们村。”
秦放这番话,实则心中自有盘算。
他身处华夏西南边陲支教,这个深山村落偏僻至极。
秦放渴望村子能向北扩展,从而吸引外界的目光。
秦放暗自盘算着,只要引导朱元璋北迁,整个村庄也将逐步朝北发展。
终有一天,这个村庄会为人所知,进入外界的视野。
想到这些,秦放的神情愈发焕发着光彩。
“朱老爷,您素来对大明皇帝推崇备至吧?”
“可知大明后来毅然决然迁都他处?”
“迁都?”
朱元璋一听,不禁心潮澎湃。
“对,就是朱元璋的子嗣主导的迁都之举。”
“迁都带来的益处颇多,您想,京营和边军都是要发放军饷的。”
“但迁都之后,情形大变,京营就驻守在了边疆。”
“仅需维持京营的供给,他们既守卫边关,又捍卫京师。”
“如此,还赢得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赞誉。”
朱元璋在一旁聚精会神地聆听,大明的军户制度确实让朝廷在军费上减轻了不少负担,但九边之地和金陵的京营始终需要朝廷的财政支持。
这两地并无足够的土地养活那几十万雄师,而军队又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