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恩师是多虑了。”
李善长凝视着夸夸其谈的胡惟庸,心中默默叹息。
在深深的思索中,朱元璋不禁怀疑自己当年收下那个门生的决定是否明智。
每次这个问题浮上心头,李善长内心便涌现出一股难以名状的忧虑。
奉天殿内,朱皇帝的脸色阴沉如水,目光落在书案上“胡惟庸”这个名字上,心情无比沉重。
草率地罢免宰相会引起朝堂的动荡,尤其是那些文臣的强烈反对。
虽然他并不担心这些人敢有什么实质性的反抗,但千古的骂名让他难以决断。
思绪纷扰,朱元璋最终只能无奈地叹息,拎起一瓶酒,踏上了前往后山钟山书院的路。
往昔,他并未感觉到身边缺少出谋划策的人,毕竟周围总是不乏智囊和猛将,家中也有马皇后的支持,让他这个皇帝做得颇为安心。
然而,自从动了罢免宰相的心思,他突然惊觉,四周竟无一人能在这件事上为他指点迷津。
徐达大概只会含糊其辞,文臣们若是得知此事,恐怕会以死相谏。
朱标虽然能提出些看法,但终究太过年轻,缺乏深思熟虑。
在反复权衡后,朱元璋认为,唯一能帮他解开这个死结的,唯有钟山书院的秦放。
夜幕低垂,朱元璋手提美酒佳肴,踏进了秦放的院落。
“秦兄,出来喝酒啊!”
秦放从屋内步出,眉头轻皱:
“村长,何故亲送酒菜?”
朱元璋试探性叹息:
“唉,心中苦闷,难以言表,在这村中,竟无一人可诉衷肠。”
他边说边倒酒,一脸的无奈。
秦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轻笑道:
“莫非是底下人阳奉阴违?”
朱元璋惊讶地竖起大拇指:
“秦兄真是料事如神,我还没说,你就洞察一切了。”
“与村人难以启齿,却愿与我说,自然是因为村长你恐得罪